奋发有为 行稳致远 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者:刘海燕发布时间:2022-09-14浏览次数:290

奋发有为 行稳致远

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学校工作报告

(2021年7月6日)

校长  张英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学校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一年多来主要工作成绩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多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考察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决胜脱贫攻坚等重要会议和指示批示、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团结和依靠广大师生,有力推进了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

----学校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扩大。在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等权威发布的高职高专学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在全国1488所高职院校中从2016年215名跃升至2021年111名,进入前10%行列,全省第6;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2015-2019)》中,居全省第2名;连续3年在全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综合考核评价排名前十。被授予“2017—2019年度省级文明单位(校园)”“武汉地区十佳平安高校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专业建设收获新成果。扎实开展专业群和课程建设,出台专业群建设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新增5个专业,合并2个专业。获批1+X试点证书24个,证书考核站点18个,12个专业群将X证书(或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完成国家级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标准化课程33门,活跃资源占比99.96%,智慧职教课程47门、MOOC课程7门,用户量达40.05万人,位居全国20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第三。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三等奖。

----产教融合构筑新高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三五”以来,与40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牵头组建、运行区域性职教集团7个,获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2020年与华中数控、长江鲲鹏、东湖高新、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建立新型的产教结合纽带,打造可复制推广的产教融合新生态,实现校企协同双元育人。建设上汽大众SCEP湖北培训基地、巴斯夫汽车修补漆技能中心(武汉)、费斯托工具职业技能教育等校企合作项目。

----人才培养凸显新成效。2020年至今,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101项,全年获奖255个,一等奖101个,二等奖70个,三等奖84个。其中国家级获奖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省级获奖158个,市级获奖93个。获奖专业39个,获奖专业覆盖率67%。生源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在鄂招生文科线全省第四,理科第五,教育部高校阳光招生工程发布的高职高专院校满意度排全省第二。圆满、优质、规范完成扩招任务。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就业率97.37%,排全省高职高专第二,其中在鄂就业率82.83% ,在汉就业率68.90%。在中央指导组专题会上代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向孙春兰副总理作就业工作专题汇报,介绍我校就业工作经验。

----科研创新培育新动能。科研团队获湖北省发展研究奖。2020年完成各级各类课题立项128项,其中市级以上96项,横向产学研课题立项20项。发表各类论文551篇,其中SCI等国际检索收录5篇,南大核心来源期刊等收录40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师生新增知识产权15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45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作为全省唯一一所高职高专院校,与市科技成果转化局合作举办专场活动,实现转化价值2000余万元。

----社会服务迈出新步伐。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社会培训项目,全年完成服务19000余人次,同比增长26.7%。教师服务中小微企业疫后重振、脱贫攻坚,产生经济效益近1400万元。成立市民学院,与41个街道社区深入合作,采取微视频、云课堂、宣讲等形式,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学、社区矫正、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内容,助力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服务15600余人次。

----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新发展。持续推进“普及教育—实验班引领—实体孵化指导”相结合的“塔式”教学与实践模式,“校政行企”协同育人生态体系日趋完备。孵化50余家大学生创业团队,第2家学生公司在“青创板”成功上市。疫情期间为多个创业团队提供纾困资金30余万元。学生团队在国际国内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国家、省级金奖、银奖、铜奖多项,多名创业学生成为“长江学子”“创业先锋”。承办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省级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成为“湖北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获评“湖北省级众创空间”。多所国内外高校来访参观交流,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湖北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事迹。

----国际交流取得新进展。新增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完成2个境外办学点、3个鲁班工坊、6个来华“中文+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培训的申报工作。申报并成为“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成员单位。

二、一年多来做的主要工作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关于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统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与学校改革发展向纵深发展。坚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研判意识形态工作。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开展警示教育,持续开展“四风”和“六个专项”治理。深入做好保密工作,全年无失窃密现象。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政工联席会等方式,提升民主办学氛围,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认真接受市委政治巡察并切实整改,巡察组反馈我校57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高质量的整改工作得到巡察组和市委巡察办的充分肯定。在市人大常委会对去年全市部分单位审计整改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我校以最高票获评满意。

----深入推进职教改革。针对国家职教改革20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赋能提质专项行动计划和国家“双高计划”,制定学校各项改革方案,拟定任务清单,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统筹推进,部署深化各项改革工作。

----全力推进“三全育人”。落实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强化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书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制度,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评价改革。举办“青马工程”培训班,不断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探索和实施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通过“感动武城”“四优”等评选表彰,选树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强化榜样引领,推动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我们的节日”活动品牌,充分利用“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品社团活动12场,持之以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效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双高”人才引进计划,全年引高学历、高职称人才24人。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教师培训,提高干部、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能力提升研修班111人。1人获批“武汉市技能大师”,1人入选“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黄鹤英才”优秀青年人才,1人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

----持续深化依法治校。着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立体推进,送法下乡,圆满收官“七五”普法规划。提高法律咨询服务质量,全年审修各类经济合同1400余份,处理6起法律争议,依法强力推进历史遗留积案处理,成效明显。推行法治信访,办结各类信访84件。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新(修)订管理制度48项。加大精文减会力度,2020年累计办文274件,同比下降12%。加大国有资产清查力度,建成资产综合管理系统,全年处置国有资产9项。依法依规执行采购招标程序,全年组织招标210项,中标金额10691.38万元。继续推进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推进校园“七防工程”建设,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智慧校园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南校区电力增容项目,圆满解决历时6年制约学校发展的用电难题。完成财经机电大楼、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8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北区新建学生公寓项目。新增纸质图书45933册,电子图书10049种,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平台等)32种(个)。在财政资金全面压减大环境下,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积极筹措增补资金4912万元,财政拨款部分预算执行率达98%。

----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保卫战。在全市高校最早建成2550个床位、功能完善的隔离点,累计收治633名疑似患者。坚持师生的生命与健康高于一切,对确诊、疑似病例的20名师生以及受疫病影响较大的24名困难教职工和离退休教师进行慰问帮扶;为4497名困难学生、123名滞留武汉学生、新冠病毒“五类人员”学生总计发放各类补贴334.65万元。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储备防控物质,及时按规程送诊发热学生,保障好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深度参与疫情防控再下沉和基层社会治理,全校57个党支部、608名党员下沉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全力组织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疫苗24603剂,学生接种率94.6%,构建起校园疫情防控“防火墙”,最大程度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多来我们取得的进步与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赞扬!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学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同心同德、拼搏奉献的结果。过去的一年多来,我们在改革的艰辛中爬坡过坎,锐意进取;在发展的浪潮中抢抓机遇,守正创新。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牢记初心、勇担使命,用实际行动助力武汉浴火重生。我们获得了可载入校史的精神财富,迎来了学校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教职员工包括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面临的形势与下一步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加快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建设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4月12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指示批示,进一步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标志着职业教育提档升级加快推进,高职教育新一轮的改革和竞争拉开序幕。

各位代表,同志们,虽然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多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但与办学提档升级、建设省级“双高”校、服务现代化大武汉建设的相关指标对标对表,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还需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亟需完善;优势专业和专业群量少面窄,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双高人才”占比不足,领军人才不够;科研成果转化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校外项目相对薄弱;治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创新不够。

下一步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为“十四五”期间办学提档升级、力争省域“双高”校取得突破打下坚实基础,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结合年初的党政工作要点,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强化党的政治引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坚决遏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庸懒散慢乱浮”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认真做好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举办好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支持和做好统战、民族宗教、群团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为核心,积极创建“三全育人”典型学校。抓好青马工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智体美劳综合性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围绕区域产业升级和国家战略新需求,推进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加强专业群建设,优化调整专业布局。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职教集团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大赛效能,配合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加快人才培养方式转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争在创新创业大赛及众创空间建设上取得新的成绩。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改革招生选拔制度。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德合作办学项目。

提高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修订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评价制度,发挥科研与技术服务各项制度的激励作用,突出质量导向,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以“市民学院”为主要载体,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力争实现年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改革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和人才工程遴选申报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使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制定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强调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政工联席会、学术委员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对师生及校内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提高“七防工程”水平,强化应急管理和值班值守,保障政治安全、国家安全和校园安全,确保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狠抓内部治理建设。进一步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执行力。持续抓好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精文减会,规范办事流程。推进资产清理常态化,加强采购与招标管理,建立项目进度跟踪备忘制。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加强节约型、环保型校园建设,通过改革盘活办学资源,清除不良资产,堵塞浪费源头,厉行节能减排,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

提升服务保障质量。做好各类基建项目的立项建设和室内外环境改造工程。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食品安全,提高师生健康水平。持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强化网络安全,启动学生公寓网络改造。推进档案目标管理省特级建设,提升图书信息服务能力。完成学生公寓饮用水和洗浴设施升级改造,改善辅导员住宿条件,开放体育锻炼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发挥好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师生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高度重视,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决不松懈大意。主动防范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依法依规配合做好对中高风险地区和入境师生闭环管理。坚持“平战结合”,加强应急联动与协作,完善应对疫情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稳妥有序做好师生疫苗接种工作。

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在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基础上,紧盯职业教育改革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学校阶段发展目标,制定规划实施任务清单,明确完成时限,有力有序推进落实。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相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务实重行的作风、狠抓落实的举措,就一定能在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征程中,不断凝聚发展正能量,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

谢谢大家!